|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4 13: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 意 水 浒 人 物 108 将
本帖最后由 马虎虎 于 2011-2-1 17:06 编辑
水浒人物108是我长期浸淫于笔墨探索而变异出的审美形为,展示了笔墨在审美活动中无所不至的表现能力。占主导地位的笔墨,在两平方尺的空间中,以其特定的语言符号,完成了一系列形态各异富于人文色彩的人物造型,彰显出笔墨精神在中国画创作中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视觉语言表现方式。
笔墨语言符号式的传递过程,通过大小长短、参差错落、重叠渗化、枯润浓淡等一系列笔墨元素的化学反应,迹化成完整的系统组合,显现出生命形式的链条结构。绘画艺术由视觉行为升化为生命状态,从而摆脱了传移摹写、应物相形的传统审美意识,进入到笔墨审美模式的内控系统,本体生命由此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在天马行空般的创作状态中不滞于手,不凝于心,官知止而神欲行,审美进入到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长期以来,中国画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了浮嚣、浅薄、庸碌、缺乏创造性的画坛氛围。很少有人甘于孤独,忍耐寂寞,潜心于学术领域的笔墨探究,中国画的博大精深足以使平庸肤浅者望而却步。姑且不说,其中的精神含量和文化修养需经历人生的淬砺才能觉悟,单就高超的操作技巧,也足以让跃跃欲试者浅尝辄止。由此衍生出大批急功近利、随波逐流的中小画家,他们既无勇气也无能力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作品重复到连自己都不愿意看的程度,便撒手画寰从此封笔(此类人对中国画的理解大多仅限于应物相形以及苍白浅薄的水墨杂技拼凑上)。
官本位的主流绘画长期滞留在“古为今用”亦或“洋为中用”这类非学术讨论的争执中,对中国画的发展并无实质意义,误导了一代代中国画艺术追随者,无论是“海归”所倡导的素描“救国”还是奉圣迹为圭臬于古法亦步亦趋的僵尸文化,都不能背离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智者的低语贯穿着中国大文化命脉,道出了民族审美思想的最高境界,既道法自然。
一以贯之的笔墨精神,彰显着亘古不变的民族性,凸现出笔墨主导下的审美状态,遵循着乾旋坤转、阴阳互生的自然法则,图象描述迹化为笔墨的自律行为。通过钩斫拂曳,堆积点染,纠结腾挪,冲淡渗化等一系列语言符号,显示出笔墨的内控能力,造型艺术成为笔墨律动的完成状态。
水浒人物108彰示出笔墨自主行为的审美蕴涵,颠覆了人物画的传统思维模式。
许锦集
2009元月于济南《大集阁》
[attachimg]4330[/at |
|